“我们从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、测各要素入手,对国六注油管管端成型效率低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,寻求改进措施,跟踪改进效果......”,7月26日,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2023年度QC成果发布会现场,机械公司泸州工厂QC小组的成员段泓宇在为大家讲解《提高国六注油管管端成型效率》项目成果,经角逐,该成果荣获集团公司2023年度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一等奖。
多年来,机械公司高度重视质量管理,QC小组课题以解决工作实际需求为出发点,围绕创新型和问题解决型方向开展攻关活动,凭借丰富的QC小组经验,不断在汽车动力储能系统这片领域精耕细作,通过探索攻关,公司攻克了进军国六油箱市场的技术难题,形成了适用于国六注油管口批量生产的四次胀形工艺,同时,还通过了3个实用新型的授权。
量体裁衣,科学规划
科技创新不是依靠一个或几个人,而是要用组织创新壮大队伍,源源不断地释放活力。
机械公司党支部书记贺华仲介绍时说,“在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上,我们要充分整合各方资源,以课题研究为导向,在日常作业过程中发现问题、落实整改,寻找亮点,让班组成员愿意参加QC活动,并且知道如何开展QC活动。”注油管从国五过渡到国六标准,其技术难度主要集中在管端成型工序上,通过大量生产数据统计,显示管端成型工序生产效率远远低于其他生产工序,严重影响了生产线的顺畅性,解决该工序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已迫在眉睫。新的排放标准,新的注油管结构,要求将管件直径胀大近80%,公差精度控制到0.5mm以内。超大的变形量和精确的公差,采用原有的生产工艺已经难以生产,近20%的故障率给小组成员带来沉重打击。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,行而不辍,则未来可期。面对这个必须攻克的难关,机械公司泸州工厂下定决心,从零开始,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材料性能,先进机械加工手段,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后,逐渐找到了改进思路。
追根溯源,寻求改进
“有些事情,光想是没有头绪,只有投入进去干了,才会慢慢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。”机械公司泸州工厂厂长周涛说。他保留了军人雷厉风行,使命必达的品质,带着工厂技术员、设备员扎根生产线,为的就是找到工序的症结岗位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历时一个月的生产统计中,小组成员成功找到该工序的薄弱环节--胀形岗位,最终确定了胀形节拍慢是管端成型工序生产效率低的症结。“QC成果里面的每一步看似轻描淡写,但是却包含了小组成员数月的奋斗成果”,小组顾问张洪说。在确定要因的那个月,小组成员一边进行手中日常工作,一边从多个方面考虑影响症结的因素,一旦有了头绪,就约定时间地点碰个面,经过无数次的头脑风暴,找出了所有影响因素并绘制关联图,制定出要因确认计划表并按计划一一进行调查验证。为了验证胀型设备老旧是否为要因,小组里面的设备员刘浩然和技术员段泓宇担起了重任,他们查阅资料和图纸,罗列出国六胀形设备所需要的5个参数和参数范围,并与目前设备进行对比,发现该设备在这5个方面均不满足。又组织现场查看,该设备使用年限久,设备油缸和管路老化严重,最终确定该条为要因。为了验证夹料模结构不合理是否为要因,生产班组长雷世宏亲自操作,用一周的时间连续生产1000件产品,统计发现复位工时占总工时的27.6%,大于判断标准3%,确定该条为要因。为了验证润滑油对产品影响程度,综合保障班班长彭岗天天跑技术开发部,向有经验的设计人员请教。甚至采购另一种特种拉伸油进行对比,统计显示:在设备、操作人员和材料等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,两种润滑油差异明显,并运用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确定了润滑油参数范围。
出谋献计,落实措施
“一个人势单力薄,融入团队就能立于不败,一滴水很快挥发,汇入大海就成波涛澎湃。”小组成员李勇感慨的说。的确,在确定三条3条要因后,没有小组成员通力合作,依然会前功尽弃。小组成员采用5W1H法,分解目标、一一制定对策措施并落实了相关的责任人、实施地点和完成期限。负责设备的刘浩然根据确定设备的基本参数,在和厂家充分沟通后,完成了初步技术方案图纸,历时两个月完成生产制造,送达泸州工厂;负责润滑的彭岗,根据该润滑油粘度大,易附着在芯棒上的特点,制定了油刷涂抹润滑的工艺;负责工装设计的段泓宇在设备调试的同时,同步进行工装设计,克服管控的困难,完成加工制作。由于疫情管控,厂家调试人员无法到达现场,通过视频、远程协助顺利完成了调试。多次修改调试后,最终实现了自动4次成型功能。
验收成效,水到渠成
只要路是对的,就一定会到达目的地。各项对策实施完成后都达到相应的分解目标。最终,小组成员对2022年9月的生产情况进行统计并重新测算节拍,管端成型工序9月份的生产节拍由此前的28.6s降低到18.5s,生产效率由此前的126件/h,提升到195件/h,超过预期目标174件/h,圆满完成了目标!完成后,小组成员并没有就此放松,而是落实相应的巩固措施,进行标准化作业,修订作业指导书,设备操作规程;并且持续跟进了10-12月份的生产情况,经过统计,10-12月产能提升明显。经过计算,通过小组努力,不仅当年取得了可观的收益,而且往后每年将持续获益。并且产能的提高,既保证了现有客户的需求,又有利于市场的继续开拓,降低产品质量和安全环保风险。习总书记说,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,而作为制造企业,客户对优良产品的需求,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。接下来我们将运用本次活动积累的经验,以“降低长途转运的故障率”作为新的课题进行探究攻关,不断提升制造和管理水平。
文稿:段泓宇